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米乐体育app安装:冰雪之约 绿色之诺

  来源:米乐体育app官网下载地址 作者:米乐体育app下载苹果版 | 2025-05-14 05:02:25
  

  前几天,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被誉为“冰城”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落下帷幕。作为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中国承办的又一国际冰雪盛事,本届亚冬会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为办赛理念,不仅是一场亚洲体育健儿们竞技的狂欢,更成为清洁能源应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深层次地融合的典范。

  本届赛事在亚冬会历史上首次实现了100%绿色电力供应,并通过清洁能源、低碳改造及智能化管理等一系列创新实践,书写了国际大型赛事低碳转型的新篇章,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注入绿色新动能,书写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答卷。

  “本届亚冬会首次实现了赛事期间100%绿色电力供应,这是亚冬会历史上的里程碑!”亚冬会执委会环保专班负责人刘庆辉介绍,依托黑龙江省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赛事期间所有场馆及配套设施用电均来自可再生能源。

  亚冬会的“绿色基因”始于能源结构的转型。自2024年7月首批绿电交易达成以来,黑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累计组织亚冬会绿电交易11次,总交易电量达5676万千瓦时,覆盖赛事筹备期及正赛阶段全部用电需求。

  亚冬会期间,通过“绿电交易+绿证购买”双轨模式,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运动员村等17个场馆及配套设施实现清洁能源全覆盖。“亚冬会绿电交易是黑龙江在电力市场改革中的一次创新实践,未来将推动更多企业和机构加入绿电消费行列。”黑龙江电力交易中心总经理王宁表示。

  为确保绿电安全可靠、不间断地输送到每一座赛事场馆,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投资超8亿元实施170项电网补强工程,包括输电线路升级、智能变电站建设等,构建了“双电源、双回路”的高可靠性供电网络,还对核心区实行24小时电力监测,确保赛事用电万无一失。

  在亚布力滑雪场,“空气源热泵+电锅炉+蓄热”组合供暖系统替代了传统燃煤锅炉,冬季供暖期可减少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冰雪盛会的能源需求不仅限于电力。国家管网集团通过天然气管道,向哈尔滨日均输送超70万立方米清洁天然气,为场馆供暖、制冰及城市用能提供坚实保障。自2024年11月供暖季启动以来,累计输气量突破3000万立方米。“我们既保民生,又为亚冬会输送清洁能源,这是双重使命。”国家管网集团东北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光纤安全预警、视频智能识别、无人机智能巡检……为应对极寒环境,国家管网集团还创新应用了“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巡检系统。通过光纤预警、无人机巡航和AR智能眼镜,实现管道风险实时监控。在暴雪封路时,以科技“慧眼”替代人工巡检,确保能源输送“零中断”。

  积极推行装配式建筑工艺、全面采用绿色环保建材……场馆是第九届亚冬会赛事的主要载体,也是体现绿色低碳办赛的重要板块。

  本届亚冬会场馆建设以“利旧焕新”为原则,坚持“不搞大拆大建”,简约但不简单。其中,冰上项目的5个场馆全部利用原有场馆及设施升级改造,场馆制冷、除湿、照明等功能全方面提升,亚布力雪上项目赛区也实现了全域清洁取暖。“在场馆的改造过程中尽可能使用了铆钉结构或拼接结构,不使用胶黏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刘庆辉说。

  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改造工程中,绿色能源的应用更加精细化。场馆采用了“空气源热泵+立体绿化”技术,通过气密性优化降低能耗,如同为建筑装上“会呼吸的肺”。亚布力赛区还引入了智能窗帘和低辐射膜材料,减少照明能耗。“改造不仅要满足赛事需求,更要让赛后的场馆成为市民共享的绿色运动空间。”现场工作人员说。

  此外,运动员村全面采用清洁能源供暖、餐具均使用可降解材料、火炬传递车队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这一些细节彰显了“低碳办赛”理念,也为赛后场馆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承担多项冰上比赛的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速度滑冰馆始建于1995年,已经有30年的历史。在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的时候,这里就曾经举办过速度滑冰的比赛项目。

  在这所老场馆的改造中,建筑团队采用了新型铝镁锰材质替换老化玻璃顶棚,既保留自然光又提升了保温性能。“改造后的场馆像穿了一件‘智能保温衣’,既保留历史记忆,又具备未来感。”场馆设计师如此比喻。

  与此同时,制冰系统采用天然气驱动,水温精准控制在零下9摄氏度至零下7摄氏度。“除此之外,我们还选用环保型制冷剂,碳排放量降低了30%以上。”场馆工作人员秦绪林介绍,场馆还集成了水弹性城市技术,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85%。

  环保的细节不仅体现在场馆的改造上,还贯穿于运营全过程。“过去靠老师傅经验,现在靠数据说话。”场馆运维工程师王振国感慨。

  在亚布力滑雪场,80万立方米人工造雪采用智能温控系统,通过气象数据实时调整造雪参数,节水率达20%;哈尔滨体育学院滑冰馆引入AI视觉识别浇冰车,可精准控制冰面温度,误差不超过0.5摄氏度;开幕式上的“雪花穹顶”,选用的也是可降解发光材料,赛后将回收制成文创产品……从场馆改造到能源供给,从赛事运营到文化呈现,哈尔滨正以科技之力为“绿色亚冬”注入澎湃动能。

  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中,350辆醇氢电混汽车成为赛事官方指定用车,这也是醇氢电混汽车首次大规模服务国际性体育赛事。这种新能源车辆,不仅碳排放量较传统燃油车大为减少,低温度的环境下的续航能力也完全够用。

  醇氢电混汽车的大规模应用,标志着在哈尔滨冬季严寒的自然条件下,它的可靠性与适用性获得组委会认可,并且意味着中国在极寒地区绿色交通领域取得新突破。此外,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周边还建设轻轨绿色环线,鼓励观众使用低碳交通工具,兼顾环保与实用性的同时,也为未来大型赛事提供了借鉴。

  作为本届亚冬会开幕式分会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也呈现了多项高校的科研成果,为亚冬会助力的同时,也为冰雪经济的绿色发展注入了科技新动能。

  在这里,一处由玫瑰花提取色素制作而成的紫色冰雕惊艳世界。据介绍,目前国际上使用彩色冰雪雕的国家非常少,即使有,也主要使用工业色素,易掉色而且不环保。而这项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与东北林业大学联合研发的植物彩色冰技术,首次将天然色素应用于大型冰建。

  “传统工业色素易褪色、对环境造成污染,而我们从蝶豆花、茶叶中提取色素,冰融后还可滋养土壤。”研发团队中的陈文帅教授捧起一块蓝色冰砖,阳光下冰晶通透如玉。

  科技不仅有“色彩”,还有“温度”。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景观的建造工期不到一个月,如何将从松花江采出的不规则“毛冰”高效地切割成符合使用标准的“冰砌块”,成为一项大难题。

  以往切冰师傅们得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挥汗如雨”,而现在他们有了新“帮手”。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团队研制的中国首台自动化“型冰机”,能将不规则毛冰切割成标准冰砌块的效率提升数十倍。

  “过去15人10天的工作量,现在3台机器1天就能完成。”项目负责人任秉银教授说,传统切冰就像用菜刀雕玉,全凭老师傅的技术,而这台机器里的智能传感器能识别冰体裂纹,确保每块冰砖承载力达标。

  绿色亚冬,点亮未来。第九届亚冬会以清洁能源为笔,绘就了一幅“绿水青山”与“冰天雪地”交相辉映的生态画卷。从100%绿电到科技赋能的场馆,从新能源交通到智慧赛事,这场盛会不仅探索出一条大型赛事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赢的路径,展现了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决心,更让世界看到冰雪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完美融合。

  未来,黑龙江将以亚冬会为起点,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让“绿色动能”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引擎。这片黑土地,正以冰雪为媒,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全新答卷。

  正义网记者5月9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甘肃省政府原副省长赵金云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放假安排:5月1日至5月5日放假调休,共5天。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工资必须在企业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

  大赛组委会综合运用技术监测、人工核查、线索举报等多重手段,对省赛过程中发现的个别违纪行为进行了严格认定与处理。处理决定:公布作弊选手准考证号,取消作弊选手比赛成绩,禁赛三年,并向所在院校通报。

  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第七组在广东发现——一水利建设项目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混乱 存在重大事故隐患

  通过检查,巡查组发现了会造成重大坍塌事故的重大事故隐患,暴露出水利建设项目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混乱、有关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

  2006年,14岁的陈若琳,拿到女子10米跳台世界杯冠军,成为当时中国跳水队最年轻的现役世界冠军之一。

  5月8日傍晚,新科斯诺克世锦赛冠军赵心童载誉回国,从伦敦回到他成长的城市深圳。在宝安机场抵达大厅,赵心童受到了大批赶来接机的球迷的追捧。赵心童此次回国主要是与家人团聚和休息调整,球迷们要想在现场看他比赛还需要一些时间。

  最新!巴基斯坦称摧毁印军一处重要指挥所!印巴互相发动无人机袭击!印度发表相关声明:无意升级事态......

  据央视新闻5月9日消息,当地时间5月8日晚,印度综合防务参谋总部称巴基斯坦使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多个地点。

  船舶卸鹅卵石解压视频 如果能每天被人分享,我就赢麻了!#卸沙船工作原理 #鹅卵石 #雨花石 #小陈开船 #正能量 @船舶卸货 @@兵哥

上一篇:热泵耦合吸附体系完成高效的大气水出产和室内空调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了

 网站地图 | 米乐体育app安装

城市分站: 主站